失去了财产权,同样也就失去了中国人个体的、社会的一切其他权利。
这可能是更切合实际的做法。如何看待个税法草案和3000元起征点,天津财经大学财政学科首席教授、《现代财经》杂志主编李炜光教授认为,个税起征点越高越好?这个肯定不对。
李教授表示,通过这些做法可能会弥补一些按个人征税的缺点,同时慢慢向合理征收过渡,这是一个好的方向,只是这个方向目前离我们还比较远。另一条建议是,我国应该施行一步推进到综合所得税的税制,对纳税人个人的各种应税所得(如工薪收入、利息、股息、财产所得等)综合征收。人民反映意见是希望决策时能考虑,博弈过程已经开始。最后,对于地区差别征税不利于人才流动的观点,李教授认为,中西部地区由于资金技术都不足,苦于没有人才,或人才不足,个人所得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一些调整,让西部具有吸引力,促使良性的就业竞争,这是一件好事。李教授认为,我国的税制一刀切是计划经济时期集权体制下的惯性思维,一时半会儿变不了。
目前我国考虑按个人征收,没有考虑赡养人口、抚养人口和生活支出,带有不合理性。若允许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所得税申报,以身份证为识别标记申报扶养人口,就需要非常好的税收征管水平,和税纳双方的互信关系。很显然,到目前为止的世界经济话语权仍然属于西方,因为是西方建立了这个制度。
西方危机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可以说是经济多极化概念的根源。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感觉到,西方的政治制度很难有能力来应付这些危机。尽管这样做是要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经济责任,但对中国来说,毕竟是一个机会。而美国表现在政府债务危机和实体经济不能得到有效恢复。
在很多方面,中国的内部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因此,如果是继续的全球化,那么很难实现多极化。
很显然,如果自主创新演变成经济上的民族主义,那么就会妨碍中国的技术进步。就内部来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效地创造了财富,但并没有有效的财富保障机制。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的很多国际组织和学者开始讨论起国际经济多极化的问题。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中国是帮助世界走出经济危机最主要的动力。
金融经济危机导致实体经济的危机,但金融经济的复苏并不能带来实体经济的复苏。这不仅仅是因为美国的庞大市场还很难被其它市场所替代,而且更是因为美国为了应付经济困局所实施的诸多方法例如滥发美元、贸易保护主义等都会继续恶化整个世界经济。在所有新兴经济体中,中国的经济体最为庞大,其经济总量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位。再者,劳动者收入仍然过低。
从前,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西方,但现在新兴经济体已经成为新增长点。只要两者之间达不到平衡,或者说中小企业得不到发展,政府在二次分配上最大的努力也会无济于事。
不过,现在的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发生很大的变化。金融危机发生之后,西方各国竭力应付。
因为中国仍然处于工业化阶段,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还有巨大的空间。今天中国变成了一个资金过剩的国家,那么还需要不需要外国资金?人们开始提倡自主创新,因为在过去外国资金所带来的技术不尽人意。对中国而言,问题在于如何继续吸收外国投资,并且努力把这部分财富留在国内。美国实体经济的复苏正遭遇着巨大的结构性挑战。如果西方经济呈现出巨大的不确定性,那么人们所确定看到的是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尤其是金砖四国,包括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随着经济的继续发展,中国在往世界经济体系顶端爬升方面尽管困难,但也是有很大希望的。
在没有有效的社会制度和政策(包括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和住房等)的情况下,内需社会没有任何制度基础。尽管这种情况表明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公正,但新兴经济体也不太可能脱离这个秩序,另起炉灶,确立自己的国际经济秩序。
在欧洲,主要表现在政府债务危机和财政危机。如果外国资本开始退出中国,而中国本身的财富也开始流向国外,那么中国面临的会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中国把握住了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现在中国已经成为推动全球化的主动力之一。
今天,中国再次面临不一样的机遇。欧元产生已经多年,但因为欧元不是主权货币,其在国际经济秩序上所扮演的角色受到很大的限制。
多年来,中国政府努力想通过二次分配的手段来达成收入分配公平和社会公正,但收效甚微。国外资金的流入毫无疑问对中国的经济进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传统上,金融经济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首先,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走的都是开放政策。
因为中国的市场越来越大,很多外国技术(以投资的方式)都要进入中国市场。这方面,中国具有很大的优势,这些年和非洲、拉丁美洲的经济关系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国所面临的机遇。之前,人们一片乐观,认为全球化正在造就一个高度整合的世界经济体。
实体经济的复苏对美国来说是关键。而在这四国之中,中国已经成为被高度关注的对象。
国有企业主要依靠行政垄断,缺乏竞争力,更难希望其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来提高劳动生产力。它并不表明,中国要排斥外国投资。实际上,企业家的向外移民,不仅仅是财富的流失问题,更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放政策实行以来,中国有效地吸收了大量的外国投资。
但是,应当意识到的是,即使在西方经济不振和新兴经济体崛起的对比之下,人们所讨论的经济多极化的概念很不清楚。所谓的多极化只有在经济增长动力的意义上才能得到理解,就是说,经济增长的根源是多极的
这些不平衡不仅阻碍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制约着中国在世界经济再平衡方面的作用。美国实体经济的复苏正遭遇着巨大的结构性挑战。
开放政策实行以来,中国有效地吸收了大量的外国投资。也同样重要的,和处于后工业化时代的西方相比,中国的内部经济扩张仍然有很大的空间。